自立冬以来,急诊科接到的胸闷、胸痛、心梗的患者明显增多。
秋冬季节,每一次降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、老年人以及长时间户外工作人群来说都暗藏危险:
1、长期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动脉粥样硬化的人,血管有大量脂类沉积与硬化斑块,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和刺激下,血管会骤然收缩,导致血液流通受阻,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复发。
2、冬季排汗减少,喝水也较少,血液黏稠度增加,血管的收缩导致斑块破裂,也极易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。
3、感冒、呼吸系统疾病,都有可能加重原心血管疾病。

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
1.防寒保暖。当寒潮袭来,气温骤降时,要注意及时添衣。心脑血管遇冷容易收缩、痉挛,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,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等意外疾病,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。另外老年人尤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勿用冷水洗脸、洗衣,以免寒冷刺激导致血压升高。
2、适当运动。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如:散步、太极拳、健身舞等,可以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身体新陈代谢,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。但同时要注意运动不能太猛、太急、太剧烈。
3、心态平衡。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,冠心病、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,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。
4、饮食清淡。冬季天气干燥,应适时饮水,要保证晨起一杯水。尽量保持食物的多样性,宜荤素搭配,少食油腻、高热量、高脂、高胆固醇和高糖食品,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。高脂血症患者应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调整血脂达标。

如果发现自己有经常性的偏头痛,言语障碍,行走困难,反复胸闷、胸痛等症状,且发作加重,频率增多,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,应立即就医。
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