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,“心悸、胸闷”的情况数见不鲜,大部分人在症状缓解后便抛之脑后。家住乐清的高中学生小洁(化名)于1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心悸、胸闷的症状,症状呈间断性发作,剧烈活动后明显,在校体检时被提示“频发室性早搏”,严重影响平时学习和睡眠。之后,小洁和家人辗转多家医院就诊,药物治疗均不见成效。

今年8月,小洁及家人慕名来院就诊,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,提示“窦性心律合并频发室性早搏,24小时早搏达2万个”。我院王曼虹主任医师、张三平副主任医师得知后,立即联系温附二医的心内科专家林加峰主任进行会诊。考虑到小洁年龄较小,服用药物疗效差,在征得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,三位主任决定为小洁实施射频消融术。

8月12日,在DSA、射频仪、三维标测系统等先进设备的帮助下,各位医护人员通力合作,成功为小洁实施了射频消融手术。术中室性早搏起搏点彻底消融,未再出现,手术全程仅用了半小时。术后患者恢复良好,未出现“心悸、胸闷”等不适症状,复查心电图再无早搏出现。病房内,小洁及家属多次向医务人员表示感谢!
射频消融手术系我院心内科常规开展手术,至今已成功为多名患者解决了因心律失常引起的“心悸、胸闷”等困扰。(文/吴园华 图/张三平)
那么,心律失常会有哪些症状呢?

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慌、胸闷、头晕、眼前发黑、晕厥等。如果出现心跳不规律,漏跳一下后感觉胸闷,大多为早搏引起。如果出现心跳加快且无规律,则可能是房颤。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晕厥,甚至猝死。
心律失常该做哪些检查?
如症状较轻,建议前往医院进行普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,以捕捉心律失常的类型、发生次数和形态;如果症状明显,发作时伴有眼前发黑、晕厥情况,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,进行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,避免在等待就诊或检查途中发生危及生命的意外。 为进一步查明查心律失常原因,还需通过血液化验检查有无电解质紊乱、甲状腺功能异常、病毒感染等;通过心超检查有无先天性心脏病、瓣膜性心脏病;通过冠脉增强CT或冠脉造影检查有无心肌缺血等。
心律失常该怎么治疗?
目前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药物、射频消融术、心脏起搏器等。如果有心慌、胸闷、头晕等不适,就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。在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后,医生会根据其对患者的影响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药物干预。如为缓慢性心律失常,往往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;如为快速心律失常,符合指征的可以行射频消融术;个别情况需术后评估是否安装心脏起搏器。

心律失常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?
一要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态,生活要规律,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,保证睡眠,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。
二要适当运动,量力而行,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,不建议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。
三要控制诱发因素。如年轻人较多见早搏,在急性期应避免过度劳累、剧烈运动、忌烟酒浓茶咖啡等;中老年人群中往往常见各种类型心律失常,其中房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,需要避免刺激性饮食,戒酒。
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