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生活中,耳屎的存在似乎总让人有些尴尬。尤其在卫生观念强的人眼中,耳朵里“积灰”的耳屎简直就是不洁的标志。然而,你知道吗?耳屎其实是耳朵自我保护的产物,有着神奇的自洁功能。那么,耳屎到底要不要清理呢?
耳屎的作用耳屎的学名叫“耵聍”,它是由耳道皮肤的油脂腺和汗腺分泌物,以及脱落的死皮细胞混合而成。耳屎并不是多余的“垃圾”,而是耳朵对抗外部环境的一道防护屏障。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种:1. 防御灰尘和异物:耳屎会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脂膜,覆盖在耳道内壁,这层膜能够有效阻挡灰尘、细菌等外来物质进入耳道深处,从而保护耳朵。2. 抑制细菌滋生:耳屎中的油脂和蜡质成分带有酸性,这种微酸性环境不适合细菌和真菌生长。因此,耳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耳道感染。3. 润滑耳道:耳屎可以保持耳道湿润,避免耳道皮肤干裂,从而减少皮肤感染和瘙痒的发生。耳朵的自洁功能耳朵内部有一套奇妙的“自动清洁机制”。在日常咀嚼、说话和张口等动作时,耳道会随着颌骨的运动轻微振动,耳屎因此会被慢慢推向耳道口。在耳道口,干涸的耳屎会自然脱落或被清理掉。正因为如此,大多数人并不需要特别去“掏耳朵”。耳屎在完成自己的“使命”后,会慢慢自行排出。什么情况需要清理耳屎外耳道耵聍栓塞尽管耳朵自有清洁功能,但有些情况确实需要人为干预:1.耳屎过度堆积:有些人天生耳屎分泌较多,加上外耳道比较窄,容易出现耳屎堵塞的情况,造成听力下降,甚至引起耳道疼痛。此时最好请医生处理,不建议自行清理,以免损伤耳道。2.耳道感觉不适或疼痛:如果感到耳朵疼痛或耳道持续痒痛,可能是耳屎积累引起的炎症,建议去医院由专业医生检查并清理。3.使用耳塞或助听器者:长期使用耳塞、助听器的人,耳道容易因外来物阻挡而产生较多耳屎。适当清理可以避免耳屎堵塞导致听力受损。科学的耳屎清理方法如果确实需要清理耳屎,以下方法相对安全:1.不使用棉签:棉签虽然方便,但容易将耳屎越推越深,反而堵住耳道。如果使用不当还可能损伤耳膜。2.耳鼻喉科医生清理:如果耳屎积得多且变硬,最好寻求耳鼻喉科医生帮助,他们会用专业器械安全去除耳屎,避免耳道受伤。3.使用耳道保湿喷雾:市面上有些专门的耳道保湿喷雾,能够帮助耳屎自然软化,有助于其自行排出。别让“掏耳朵”成为习惯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很多人觉得掏耳朵很舒适,但长期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的自洁功能,还可能造成皮肤损伤,甚至导致感染。耳道皮肤比其他部位更脆弱,经常挖掏不仅会破坏耳道正常分泌,还可能引起外耳道炎等问题。耳鼻喉科张培医生建议耳屎是耳朵天然的保护屏障,正常情况下,耳道的自洁功能足够应对耳屎的排出。过度清理耳屎反而有害无益。当您感到耳朵不适或发现听力受影响,请尽早找医生进行专业检查,切勿自行掏耳朵而造成伤害。(图/文 耳鼻喉科张培)
耳屎的作用
耳屎的学名叫“耵聍”,它是由耳道皮肤的油脂腺和汗腺分泌物,以及脱落的死皮细胞混合而成。耳屎并不是多余的“垃圾”,而是耳朵对抗外部环境的一道防护屏障。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种:
1. 防御灰尘和异物:耳屎会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脂膜,覆盖在耳道内壁,这层膜能够有效阻挡灰尘、细菌等外来物质进入耳道深处,从而保护耳朵。
2. 抑制细菌滋生:耳屎中的油脂和蜡质成分带有酸性,这种微酸性环境不适合细菌和真菌生长。因此,耳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耳道感染。
3. 润滑耳道:耳屎可以保持耳道湿润,避免耳道皮肤干裂,从而减少皮肤感染和瘙痒的发生。
耳朵的自洁功能
正因为如此,大多数人并不需要特别去“掏耳朵”。耳屎在完成自己的“使命”后,会慢慢自行排出。
什么情况需要清理耳屎
外耳道耵聍栓塞
1.耳屎过度堆积:有些人天生耳屎分泌较多,加上外耳道比较窄,容易出现耳屎堵塞的情况,造成听力下降,甚至引起耳道疼痛。此时最好请医生处理,不建议自行清理,以免损伤耳道。
2.耳道感觉不适或疼痛:如果感到耳朵疼痛或耳道持续痒痛,可能是耳屎积累引起的炎症,建议去医院由专业医生检查并清理。
3.使用耳塞或助听器者:长期使用耳塞、助听器的人,耳道容易因外来物阻挡而产生较多耳屎。适当清理可以避免耳屎堵塞导致听力受损。
科学的耳屎清理方法
如果确实需要清理耳屎,以下方法相对安全:
1.不使用棉签:棉签虽然方便,但容易将耳屎越推越深,反而堵住耳道。如果使用不当还可能损伤耳膜。
2.耳鼻喉科医生清理:如果耳屎积得多且变硬,最好寻求耳鼻喉科医生帮助,他们会用专业器械安全去除耳屎,避免耳道受伤。
3.使用耳道保湿喷雾:市面上有些专门的耳道保湿喷雾,能够帮助耳屎自然软化,有助于其自行排出。
别让“掏耳朵”成为习惯
真菌性外耳道炎
外耳道炎
很多人觉得掏耳朵很舒适,但长期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的自洁功能,还可能造成皮肤损伤,甚至导致感染。耳道皮肤比其他部位更脆弱,经常挖掏不仅会破坏耳道正常分泌,还可能引起外耳道炎等问题。
耳屎是耳朵天然的保护屏障,正常情况下,耳道的自洁功能足够应对耳屎的排出。过度清理耳屎反而有害无益。当您感到耳朵不适或发现听力受影响,请尽早找医生进行专业检查,切勿自行掏耳朵而造成伤害。
(图/文 耳鼻喉科张培)
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
上一条: 【同乐科普】女神们关爱自己,从“耳鼻喉”开始——藏在细节里的健康密码
下一条: 【同乐科普】秋季过敏性鼻炎高发?预防和治疗指南来了!